国家治理

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专栏

  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战略意义

    赖德胜;

    建设教育强国,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,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,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,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,深刻阐述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,清晰描绘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,明确教育强国建设的时间表、路线图,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、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、如何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,深化了我们党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律的认识,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,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3-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336K]

治理眼

  • 开拓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气象和新境界

    顾海良;

    <正>教育兴则国家兴,教育强则国家强。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强国,具有鲜明的“政治属性、人民属性、战略属性”[1],也具有强大的“思政引领力、人才竞争力、科技支撑力、民生保障力、社会协同力、国际影响力”[2]特质。这六个方面特质,是新时代新征程开拓教育强国建设新气象的根本力量,也是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境界的显著标识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9-10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478K]

特别策划_开拓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

  • 大学何为:胸怀“国之大者” 服务强国建设

    张荣;

    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,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大学已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,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。大学必须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紧跟时代步伐和社会发展需要,切实转变大学发展的价值逻辑、发展逻辑和治理逻辑,以战略牵引重组学科生态,以能力跃迁重构育人模式,以超域融合重建创新体系,以合作引领重塑开放格局,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,回答好“强国建设,大学何为”时代课题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11-1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517K]
  • 充分发挥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主力军作用

    徐飞;

   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是一个跨学段、长周期的复杂过程。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、人才第一资源、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,承担着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,需要构建拔尖创新人才的动力机制、识别遴选机制、评价机制、长周期研究型协同化的培养机制以及数智赋能机制,以多方面的机制创新,为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,输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17-2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71K]
  •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:理念转变与发展进路

    刘三女牙;

    智能时代的教育理念将发生深刻变革,育人新格局、教学新形态、评价新方法、治理新图景将不断涌现,并强力支撑教育强国建设。同时要看到,人工智能与教育系统的融合带来全新挑战,在目标、主体、公平、价值与评价层面形成教育实践应用的现实梗阻。亟需通过技术深耕、能力重塑、供给变革、育才新探、评价进阶以及治理升级等方式来破除以上障碍,开辟教育的未来进路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27-32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95K]
  • 内外协同深化产教融合

    史秋衡;

    深化产教融合,是推动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抓手,既需通过高校分类改革、实践育人机制与就业要素整合,激活教育体系内部的协同效能;也要依托政策和市场驱动、专业动态调整与政校企平台共建,构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外部联结机制。当前,我国产教融合面临校企协同深度不足、制度保障体系待强化、资源配置效能受限及职后教育衔接不顺畅等现实挑战,制约其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。需以更系统化的策略促进产教融合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效衔接,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33-3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56K]
  • 用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

    张志勇;

   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,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,是在中国教育实践沃土上结出的硕果,具有独特的生成逻辑,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本土性,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,富含深邃的教育哲理、文化意蕴和实践智慧,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群体的共同价值观,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。用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,需坚定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,陶冶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,秉持求是创新的治教态度,涵养教书育人的扎实学识,坚守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,勤修乐教爱生的仁爱之心,弘扬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39-44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52K]
  • 培养造就与教育强国相匹配的高水平教师队伍

    梅兵;

 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。面对教师队伍存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与能力转型滞后问题,需把握好政策红利、社会共识与技术革新叠加的重大机遇。深刻认识教育的政治属性、人民属性、战略属性,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、提高教师专业能力、强化政策保障激励等多维路径,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,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45-51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584K]

名家谈治

  • 以办好办优县级中学为重点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

    顾明远;

    教育是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之基。实现中国式现代化,必然要求实现教育现代化。没有乡村教育的现代化,就没有全国教育的现代化。因此,需要加快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,中西部和乡村教育明显加强。随着我国城镇化深入推进,人口迁移流动日益活跃,教育资源配置需要相应作出调整。发展乡村教育,应办好办优县级中学,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;优化课程体系设计,适配学生不同发展需求;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不断提高教学育人水平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52-5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122K]

前沿观点

  •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须抓住“关键少数”

    胡军;

    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(试行)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的重要论述制度化、法治化,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。作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,这一规定涵盖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,明确其岗位职责,并为其指明工作方向。需准确把握文件的核心要义、精神实质、丰富内涵、实践要求,推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明责知责、担责尽责,确保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覆盖全面、权责一致、奖惩分明、环环相扣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54-5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34K]

治理观察

  • 在开放合作中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

    芮明杰;

   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,对全球科技合作创新生态、各国科技发展进步产生深刻影响。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逻辑,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取向不是“闭门造车”,而是既发展自己,又造福人类。应以自主可控为底线、以开放合作为路径、以创新生态为支撑,在关键领域掌握主动权,在前沿领域抢占制高点,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增进人类福祉,推动全球发展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59-64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59K]
  • 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进路

    丁明磊;

    新型举国体制以超大规模市场、科技自立自强、创新生态系统为支点,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系统能力构建,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、市场驱动、社会协同,从独立攻关转向开放协作与全球资源配置,推动形成适配复杂技术竞争的系统性治理范式。面向未来,新型举国体制需要在数字化转型中进一步升级治理效能,探索出一条兼顾国家意志与市场活力、安全底线与开放合作的新型创新道路,为人类科技进步提供新的制度参照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65-70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47K]
  • 积极探索城市高效能治理新路径

    上官莉娜;

   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,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,城市工作重心发生转变。科技日益嵌入经济、社会和文化等多领域,不断冲击传统城市治理的体制机制,新技术加速新应用,叠加城市流动人口多、高层建筑密集、经济产业集聚等特征,容易形成新的“风险综合体”并暗藏安全隐患,给城市治理带来新问题新挑战。我们应深刻洞察形势变化,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因时因势应变,不断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、模式、手段,补齐城市韧性短板,应对新问题新挑战,推动城市高效能治理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71-75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48K]
  • 健全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制度机制的着力点

    孟涛;

    权力的运行,可以分为授权、用权和制权三个环节。授权是基础,用权是关键,制权是保障,三者相对独立而又内在统一。为实现权力运行的有机衔接闭环,防范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,需要健全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的制度机制,确保权力自始至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。健全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的制度机制,应该以权力法定为基础,清晰科学统一授权;以公开透明为抓手,促进用权程序公正;以监督制约为核心,强化制权实际效能。

    2025年16期 No.448 76-80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78K]
  • 下载本期数据

刊名: 国家治理
 Governance
主办: 人民论坛杂志社
周期: 周刊
出版地: 北京市
语种: 中文;
开本: 16开
ISSN: 2095-8935
CN: 10-1264/D
邮发代号: 82-242
历史沿革:
现用刊名:国家治理
创刊时间:2014